
使用习惯差异导致的能耗失衡
人员流动频繁形成的管控盲区
多品牌设备混装的协同难题
无法对格力变频空调与老旧定频空调执行相同的温度锁定策略;
不同品牌的用电量数据难以汇总,无法实现 “按宿舍计量、按人头分摊” 的精细化管理。
管理成本与节能效果的矛盾

一栋 1000 间宿舍的楼宇,每天需 4 名管理员检查,仍存在 30% 的管控盲区;
发现温度超标或无人开机后,整改响应滞后(平均 2 小时),导致能耗持续浪费。
人员状态联动控制
人走自动关机:检测到宿舍最后一人离开后,15 分钟内自动关闭空调(无论原品牌是否支持远程控制);
返校快速响应:学生返回宿舍时,雷达感知后 30 秒内自动开机(默认 26℃),无需手动操作;
夜间智能调节:23:00 后强制将所有品牌空调温度锁定在 26℃,风速调至最低档,凌晨 2 点后若检测到全员入睡(通过微动感应判断),自动提升至 27℃,单台空调夜间能耗降低 35%。
时段化节能策略
工作日模式:7:00-8:30(上课高峰期)自动检查并关闭空宿舍空调;12:00-14:00(午休时段)按人员状态动态调节;23:00 后执行夜间锁定策略;
周末模式:延长上午开机允许时间至 10:00,其余时段与工作日保持一致;
假期模式:通过 4G 网络对全校宿舍空调统一开启 “留校模式”,仅允许经报备的留校学生解锁使用,非报备宿舍空调自动断电,能耗降低 90%。
全品牌温度锁定与权限管控

温度强制限定:夏季统一锁定最低温度 26℃(学生可上调至 28℃,不可下调),冬季锁定最高 20℃,对格力、美的等所有品牌空调执行相同标准,违规操作时立即弹窗提醒并自动复位;
权限分级管理:学生仅能调节 26-28℃(夏季),管理员可远程解锁特殊权限(如生病学生可临时调至 24℃,时效 24 小时)。
峰谷电价适配与负荷优化
峰段:非使用高峰(如上课时间)自动关闭空宿舍空调,降低电网负荷;
谷段:允许学生在 23:00 前适度调低温度(不低于 26℃),利用低价电降低用电成本,单宿舍月均电费减少 15 元。
宿舍能耗排名:按周发布 “能耗红黑榜”,对前 10% 节能宿舍给予奖励(如电费补贴),对后 10% 高能耗宿舍进行约谈;
个人使用统计:将宿舍总能耗按入住天数分摊至个人,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,强化节能责任意识;
异常预警:当某间宿舍空调连续 4 小时温度<26℃或无人开机时,自动推送预警至辅导员,30 分钟内完成整改。
老旧非智能空调:外部赋能

对无远程控制功能的格力、奥克斯空调,加装通用型 4G 转接盒(支持 90% 以上品牌),实现远程开关、温度锁定,单台改造费约 200 元,日均节电 1.5 度,4 个月即可回本;
配合宿舍门口的毫米波雷达,实现 “人来开机、人走关机”,改造后空转能耗降低 80%。
半智能设备:功能扩展
通过 4G 控制中台统一接入,打破品牌 APP 壁垒,实现 “一个平台管所有”;
扩展 “夜间锁定”“峰谷调节” 功能,例如:为小米空调增加 “凌晨 2 点自动升温” 逻辑,节能效果再提升 15%。

与宿舍管理系统联动:对接学生入住、退宿信息,自动开启 / 关闭对应宿舍的空调权限,避免 “已退宿仍用电” 的浪费;
与资助系统结合: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 “节能奖励兑换” 通道(节能电费可兑换生活用品),既降低负担又激励节能;
与思政教育融合:通过能耗数据看板展示 “每度电的碳排放”,开展 “节能宿舍” 评选,培养学生低碳意识。
摘要:4G 智能控制技术破解宿舍空调节能难题,实现精准管控与习惯培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