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合:沈阳机床车间 —— 给 “冰火两重天” 装个 “智能屏风”

老板说 “工人得舒服”,操作区必须 20℃,可主轴区烤得人冒汗,只能把空调调低到 15℃。就这 3 米距离,我得同时开制冷和制热,能耗飙到普通车间的 1.7 倍!
夜班就 3 个巡检的,我还得满负荷运转,整车间 70% 地方空着,这不纯纯浪费吗?
窗户缝漏风跟小刀子似的,暖气刚把温度提上来,“嗖” 一下就没了,我还得跟着补热……
4G 智能出手:

HMB01-4G 雷达当 “裁判”:在主轴区和操作区各划一块 “地盘”,主轴区设 18℃(别太凉,机器也怕冻),操作区设 20℃(工人刚好)。中间立个智能挡风板,冷热气流互不串门。某车间试了下,电费直接砍了 40%!
跟巡检员 “躲猫猫”:雷达盯着工人的手电筒光(夜班巡检靠这),人走到哪儿,哪儿的空调就维持 20℃;人一走,立马降到 12℃(够防冻就行)。单车间夜班每天省 80 度电,够给 30 部手机充满电。
给窗户缝 “贴暖宝宝”:红外传感器瞅着哪漏风(风速超 2m/s),就指挥热风幕机对着吹 25℃暖风,暖气功率跟着降下来。冬天热量不跑了,我也能歇口气~
装卸工搬箱子慢,库门每次开半小时,温度从 - 18℃冲到 - 12℃。我得花 1 小时才能降回去,这期间多耗 3 度电,一天 50 次就是 150 度!
海风带着盐碱味儿,把库门密封条啃出小口子,冷量偷偷跑,我得 24 小时补,老板还以为是我效率低……
后半夜(2-5 点)压根没人来,我还得拼命转。外面那么冷,就不能开个缝让冷空气进来帮把手?
雷达 “盯门补冷”:门一开,我立马把功率飙到 100%(平时就 50%),门一关,瞅着温度降到 - 19℃就歇会儿(利用冷量惯性降到 - 18℃)。某冷库这么干,冷量少跑了 40%,一天省 60 度电。
给密封条 “体检”:雷达算着 “门关上后,温度多久升到 - 17℃”,要是比平时快,就赶紧告诉老板 “密封条结霜老化了,该换了”。某仓库换完,我每天少干 3 小时活~
半夜 “请北风帮忙”:外面温度≤-8℃时,雷达指挥通风阀开 5 分钟,让冷空气进来溜达一圈,我就能停机 4 小时。单库半夜省的电,够给冷藏车充 1 次电。
第三回合:本溪雪场商铺 —— 让空调 “看游客下菜碟”

游客戴滑雪镜看不清,开窗透透气能理解,但开半小时就过分了!我每小时多耗 1.5 度电,一天下来够做 10 杯热奶茶了。
夏季淡季,店里就老鼠光顾,我还得天天除湿(湿度 80%),一天 2 度电,够给充电宝充 5 次。
冬天外机冻成冰疙瘩(霜厚 10mm),我制热费劲,老板还骂 “怎么不热”,我冤啊!
雷达 “盯窗户”:谁开窗超过 3 分钟,我立马停了制热(通风就行),等窗户关了再慢慢升温。某商铺冬天省了 35% 电费,老板给我加了 “鸡腿”(定期保养)。
跟景区门票 “挂钩”:票务系统说今天游客少于 100 人,我就自动断电,就留个湿度传感器盯着(超 75% 才开 1 小时)。夏天能耗砍了 70%,老板再也不说我 “费电” 了~
给外机 “搓澡”:温度传感器发现我制热慢了(效率降 20%),就启动 “除霜模式”,比老板手动操作早 2 小时。霜没了,我又能呼呼制热,冬天省电 25%!
穿 “防冰衣”:HMB01-4G 雷达涂了防结霜涂层,-40℃都不结冰,在沈阳 - 25℃的早上,启动速度比普通雷达快一半(0.5 秒就反应)。
蹭 “暖气的热”:跟城市供暖系统打好关系,暖气温度够了(≥22℃),我就少干活。某车间暖气利用率提了 30%,我也能摸鱼~
花小钱办大事:给老空调装个 4G 转接盒(220 块),不用换新的,4 个半月就回本(东北冬天空调天天开,回本快!)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