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完整的智能控制与计费系统,由 “硬件中枢 + 控制平台” 共同组成。其中,数据网关、温控器、电表是保障数据采集与设备联动的硬件基础,而智能控制平台则是实现灵活管控的核心载体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建起高效、精准的系统生态。
1 数据网关:智能系统的通信枢纽 数据网关是连接各类硬件设备与控制平台的 “桥梁”,承担着数据汇总、协议转换与指令传输的关键作用。根据不同建筑场景的通信需求,系统提供LoRa、RS485、4G三种类型的网关,用户可按需选择: LoRa 网关:采用低功耗广域网技术,无需布线,安装便捷,信号穿透力强(可覆盖多层楼宇或复杂空间),且单网关可连接数百个设备,适合老旧建筑改造或无线部署场景(如商场、酒店客房); RS485 网关:属于有线通信类型,数据传输稳定、抗干扰能力强,传输距离可达 1200 米,适合新建楼宇中大规模设备集中部署的场景(如写字楼、工业园区),常与温控器、电表直接串联; 4G 网关:依托移动网络实现通信,无需依赖局域网,覆盖范围无局限,适合户外机房、分散式建筑(如连锁门店、园区独立办公楼)等无法铺设有线或 LoRa 信号难以覆盖的场景,保障数据实时传输。

2 温控器:温度调节与数据采集的关键 温控器是直接面向用户的 “交互终端”,兼具温度调节与数据采集双重功能: 在温度控制层面,用户可通过温控器直接设定目标温度(如夏季 26℃、冬季 20℃),系统会根据实际室温自动调节空调运行状态(如启停压缩机、调节风速),避免空调空转导致的能耗浪费;同时,温控器还支持定时开关、模式切换(制冷 / 制热 / 送风)等功能,满足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(如写字楼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异化管控)。 在数据采集层面,温控器会实时记录空调的运行时长、启停次数、室内温湿度等数据,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关传输至控制平台,为后续的能耗分析与计费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—— 例如,某办公室空调运行时长越长,结合电表的能耗数据,即可精准计算该区域的空调费用。 
3 电表:计费的精准计量器 电表是实现 “按实际用量计费” 的核心硬件,采用高精度电能计量芯片,可实时采集空调的用电量(单位:度),并通过数据网关将计量数据上传至控制平台。与传统 “按面积分摊” 的计费方式不同,电表的加入让计费更精准、公平 —— 每个区域(如办公室、商铺、客房)的空调费用直接与实际用电量挂钩,避免了 “用得多、付得少” 或 “用得少、付得多” 的争议,尤其适合商业综合体、写字楼等多用户场景。

4 智能控制平台:灵活管控的核心载体 智能控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 “大脑”,支持对空调进行全维度管控,涵盖设备状态监控、参数调节、能耗统计、费用核算等功能,且提供两种部署方式供用户选择,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管控需求: (1)云端平台部署:支持手机 + 电脑双端控制 若选择将系统部署至云端平台,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或电脑网页端远程管控空调: 手机端:无需固定地点,用户可随时通过 APP 查看空调运行状态(如是否开启、当前温度、用电量),并远程调节参数(如回家前提前开启空调、出差时关闭忘关的设备);物业或管理人员也可通过 APP 批量管控多台设备(如写字楼下班后一键关闭所有办公室空调),大幅提升管理效率。 电脑端:适合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操作,如查看某一时间段的能耗报表(日 / 周 / 月能耗趋势)、生成计费账单、设置权限(如给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调节权限)等,数据可视化程度更高,便于数据分析与决策。 (2)本地电脑部署:仅支持电脑端控制 若选择将系统安装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(本地部署),则仅能通过该电脑进行管控: 优势:数据存储在本地,安全性更高,无需依赖网络(仅需局域网连接设备),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较高的场景(如涉密单位、科研实验室)。 局限:管控范围受限,无法通过手机远程操作,且仅能在安装系统的电脑上查看数据、调节设备,灵活性低于云端平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