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仪表)空调温控器(4G通讯)
(传输)LoRa通讯网关
(表阀)能量计量表
(系统)中央空调计费系统
(平台)空调计费”云APP“平台
水采暖温控器
(传输)MQTT数据采集器
(表阀)无线智能球阀
(系统)采暖集控系统
水采暖
毫米波解决方案
能耗监测管理系统
供暖换热站管控系统
远程监控运维系统
[水机]中央空调计费方案
[多联机]空调计费方案
电采暖控制管理方案
城市供热能耗计费方案
分体空调解决方案
在政府办公楼、学校教学楼、医院门诊楼等公共机构中,空调既是保障办公、教学、诊疗秩序的核心设备,也是能源消耗的 “大户”。然而,传统空调 “一刀切” 的运行模式与 “模糊计量” 的管理方式,正让公共机构陷入 “能耗高、体验差、核算难” 的三重困境 —— 上班前半小时空调满负荷运转却难抵室温,下班后空调忘关导致整夜空耗;会议室满座时闷热难耐,走廊无人时冷气仍持续输送;医院药房、学校实验室等特殊区域温度
三伏天的傍晚,城市商圈的餐馆纷纷迎来客流高峰。某连锁川菜馆里,食客们一边酣畅淋漓地品尝麻辣鲜香的菜品,一边感受着舒适宜人的冷气,丝毫没有夏日酷暑的燥热。而后厨里,厨师们在灶台前忙碌,头顶的空调精准送风,既驱散了灶台的热气,又没有影响菜品的新鲜度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家餐馆曾长期被 “空调费居高不下”“前厅后厨温度难协调”“空调节能与顾客体验难平衡” 等问题困扰,直到引入由 HMB01 控制器、AC61
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遗产的守护者,其空调系统不仅承担着 24 小时稳定温湿度环境维持的核心任务(通常温度控制在 18-25℃、相对湿度 45%-65%),还面临展厅人流波动大、库房需长期恒温、传统系统能耗高且运维复杂等痛点。本方案深度整合 HMB01 控制器、AS390 数据网关、AC618 温控器、FT20/FT10 控制器四大产品,打造 “感知 - 控制 - 传输 - 管理” 全链路智能系统,在
在工业生产的成本构成中,空调系统的能耗往往是被忽视的 “隐形黑洞”。尤其是在工厂复杂的生产场景下,传统空调节能方案要么治标不治本,要么实施难度大、回报周期长,让众多企业陷入 “想节能却不敢动,动了又怕不省钱” 的两难境地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度剖析工厂空调节能的三大核心痛点,并揭示HMB 系列控制器、AC618 温控器、FT 系列分体空调控制器及 AS390 数据网关组成的智能控制矩阵,如何成为这些痛
本方案基于 “感知 - 控制 - 执行 - 计量” 全链路智能化理念,整合 HMB01 人体传感器、FT20 本地控制器、AC618 风盘控制器、DN20 超声波热量表与 AS320 云端网关,构建兼具节能调节、精准计量与智能运维的一体化温控系统,助力办公大楼实现 “降能耗、明计量、提效率” 的运营目标。一、核心产品与联动逻辑以AS320 云端网关为中枢,串联四大终端,形成 “感知 - 控制 -
当前酒店行业正面临 “体验升级” 与 “成本控制” 的双重压力。从消费端看,客人对住宿的需求已从 “基础住宿” 转向 “品质体验”,某 OTA 平台数据显示,“空调舒适度” 已成为客人评价客房的 TOP3 指标,超 60% 的客人会因空调问题降低对酒店的评分。从政策端看,国家《“十四五”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明确要求酒店等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 13.5%,多地政府将 “绿色酒店” 认证与税收优惠、政策补贴直接挂钩,传统高能耗空调系统已无法满足合规要求。同时,酒店自身运营也面临痛点:人工巡检效率低、客人忘记关空调导致能耗浪费、空调故障响应滞后引发投诉等问题,既增加运营成本,又影响品牌口碑。在此背景下,通过 HMB01 传感器采集人体状态、FT20 控制器执行基础控温、AC618 实现远程精细调节、AS320 网关传输数据至云端的全链路系统,成为酒店平衡 “客人体验”“节能降耗”“运营效率” 的核心解决方案。
商场作为 “高能耗商业载体”,空调系统始终是运营成本的 “重灾区”—— 据《中国商业建筑节能报告》显示,商场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 45%~55%,部分超大型商场单月空调电费突破 60 万元;同时,餐饮、零售、影院等业态的空调使用差异,导致 “按面积均摊” 计费模式每月引发多起租户投诉;更因商场空间大、设备散,传统运维需 3~5 人全天巡检,故障响应常滞后 24 小时以上,严重影响顾客体验与租户经营。针对这些痛点,厦门德力信整合五大类核心产品,构建 “人流感知 - 精准控温 - 分户计量 - 远程运维 - 数据赋能” 的全流程空调节能闭环,经全国 20 + 商场落地验证,可实现空调总能耗降低 30%~35%、租户计费投诉清零、运维效率提升 60% 以上,投资回收期最短仅 4.5 个月。
德力信智慧园区及宿舍空调节能方案,通过 “感知 - 控制 - 传输 - 管理” 四级智能体系,破解传统空调管理 “能耗高、运维难、体验差、改造贵” 四大痛点,既实现 “短期节能降本、中期运维提效、长期双碳适配”,又保障 “低门槛改造、免运维管理、高满意度体验”,是园区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优选方案。无论是存量园区改造,还是新建园区智能化建设,方案均可灵活适配,助力园区实现 “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、环境价值” 的三重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