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力信公共机构能源托管:以 “智慧契约” 重构节能逻辑

2025-07-19 10:08:35 康建顺 48
厦门德力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当某省科技馆的能源账单上首次出现 “负增长”,当县人民医院的设备能耗曲线与就诊量完美重合,当教育局的集群化能源报表替代了 12 所学校的零散数据 —— 这些变化,标志着德力信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进入了 “契约式节能” 的新阶段。不同于传统的 “卖设备、做改造”,德力信与公共机构签订的是一份 “节能效益共享契约”:托管方承担全部风险与投入,机构方按节能收益支付服务费,这种 “零风险、共受益” 的模式,正在改写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规则。
从 “甲方乙方” 到 “节能合伙人”
“以前谈合作,对方总问‘你们的控制器多少钱’,现在更关心‘能帮我们省多少’。” 德力信能源托管事业部总监的这句话,道出了模式的本质变化。在与某市文化宫的托管合作中,双方约定:以改造前三年的平均能耗为基准,每年节省的能源费用按 “6:4” 分成(机构占 60%),托管期 8 年。这种 “收益挂钩” 的机制,让托管团队不得不拿出真本事。
团队给文化宫的 38 台分体空调装上了 “双保险”:HMB01-4G 毫米波传感器负责感知人员流动,单相插座式控制器执行精准启停。数据显示,午休时段的 “无人空转” 现象从每天 4.2 小时降至 0.3 小时,仅此一项每月省电 2100 度。更妙的是 “活动联动” 功能 —— 当系统接收到 “书画展” 的活动报备,会自动提前 2 小时启动展厅空调,结束后 1 小时关闭,避免了以往 “全天开机等活动” 的浪费。

某开发区管委会的案例更具创新性:托管团队引入 “节能保证金” 制度,若年度节能率未达 8%,则扣除部分保证金补偿机构。这种 “反向约束” 倒逼团队开发了动态能效算法,能根据天气、会议安排、人员密度实时调整策略,最终使管委会的节能率稳定在 15% 以上。

厦门德力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学校集群托管:用 “数据中台” 打破信息孤岛
“以前查能耗,得跑遍 12 所学校抄表,现在点开中台系统一目了然。” 这是某县教育局后勤主任的新体验。德力信为该县打造的 “教育能源数据中台”,像一个无形的能源管家,将分散的学校数据拧成了一股绳。
在数据采集层,每所学校的关键节点都装了 “智慧眼”:教学楼的三相暗藏式控制器记录空调能耗,宿舍4G Cat1 网关上传用电数据,食堂的智能电表监测峰谷用电。这些数据通LoRa 无线通讯汇总到中台,生成 “一校一策” 的分析报告。比如发现某中学的实验室空调能耗异常,中台会自动关联课程表,原来生物实验课的 “恒温培养” 需求被误判为普通用能,调整参数后每月省电 1200 度。
集群托管的 “规模效应” 还体现在采购端:统一招标采购的毫米波传感器成本降低 18%,批量部署的智慧能效平台运维成本下降 30%。这些红利最终反哺给学校,使该县教育系统的整体节能率比单校改造提升了 7 个百分点。
医院特种场景:给 “生命绿线” 装智能闸口
手术室的空调突然停机?在德力信托管的某骨科医院,这种情况会触发 “三级响应”:10 秒内自动切换备用电源,30 秒推送维修工单,5 分钟内工程师到场。这是针对医疗场景设计的 “生命绿线” 保障机制,将空调等能源设备纳入医疗安全体系。
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(NICU),系统玩起了 “温度博弈”:外延式温湿度传感器每 30 秒采集一次数据,当环境温度偏离 25℃±0.5℃时,红外发射器会微调空调风速,避免强风直吹婴儿床。更关键的是 “交叉验证” 功能 —— 同时比对空调面板温度、传感器读数、保温箱内温度,确保数据真实可靠。托管一年来,NICU 的温度波动投诉从每月 3 起降至 0 起。

门诊楼的 “潮汐用电” 管理同样精妙:通过分析三年就诊数据,系统总结出 “周一上午、周三下午” 的就诊高峰规律,提前 2 小时启动对应区域的空调,高峰过后自动进入 “休眠 - 唤醒” 循环。这种 “预判式供能” 让门诊楼的单位面积能耗下降了 22%,却没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。

厦门德力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政务楼宇:让 “节能政绩” 可触摸
“节能不是抽象的数字,要让干部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 这是德力信给政务机构托管的特殊要求。在某市委党校的报告厅,一块实时刷新的 “能效屏” 成了亮点:左侧显示当前能耗(如 “空调:1.2kW”),右侧标注 “相当于节省标准煤 0.36kg”,下方滚动播放 “今日节能排名前三的科室”。
这种 “可视化节能” 带来了行为改变:机关干部会主动关闭空置办公室的空调,会议室预约时会备注 “人数少,用小会议室”。某市政协的托管数据显示,这种 “全民参与” 模式贡献了 15% 的节能效果,远超设备改造的单纯作用。
针对政务楼 “层级多、审批严” 的特点,托管团队设计了 “分级授权” 系统:后勤科有全楼控制权,科室主任可管理本区域,普通职员仅能调节个人工位空调。某区政府采用后,空调 “乱开乱关” 现象减少 67%,审批流程从 “3 天” 缩短至 “即时生效”。
技术兜底:看不见的 “节能神经网”
支撑这一切的,是德力信 19 年打磨的 “三网融合” 技术体系:感知网由 5000 + HMB01 系列传感器组成,能分辨 “人在办公” 还是 “短暂离开”;控制网RS485/4G实现毫秒级指令传输,确保 1000 台空调同时启停不卡顿;数据网采用阿里云服务器,日均处理 120 万条数据,生成 300 + 份分析报告。
某档案馆的 “极端天气应对” 案例堪称经典:台风天来临前,系统根据气象预警自动降低空调运行负荷,同时启动除湿模式;台风过后,快速切换回常规模式,避免了档案受潮风险。这种 “技术预判” 能力,让能源管理从 “被动防御” 转为 “主动出击”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 “退役设备再利用” 技术:某老剧院的 12 台旧空调本想报废,托管团队加装智能控制器后,能耗反而比新空调低 9%。这种 “修旧利废” 的思路,让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少了 “浪费” 的 guilt(愧疚)。
契约背后:8 年托管期的 “慢功夫”
“节能不是百米冲刺,是马拉松。” 德力信的托管协议里,藏着不少 “慢功夫” 条款:某图书馆的托管期为 10 年,前 2 年专注设备改造,中间 3 年优化管理策略,后 5 年引入 AI 预测系统。这种 “循序渐进” 的节奏,避免了 “为短期效益牺牲长期价值”。
在某福利院,托管团队甚至考虑到了 “老人作息变化”:通过分析 3 年数据,发现冬季供暖时间从原来的 “全天” 调整为 “6:00-22:00” 更合理,既符合老人作息,又每年省电 8600 度。这种 “以人为本” 的细节,让节能有了温度。

当公共机构与托管方的关系从 “买卖” 变成 “伙伴”,当节能收益与服务费用紧密捆绑,德力信的 “智慧契约” 正在证明:最好的节能方案,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受益者。正如某市长在签约仪式上所说:“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合同,是我们写给未来的绿色承诺。”

厦门德力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