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方案背景

在智慧园区(涵盖企业园区、高校园区、产业园区等)及配套员工 / 学生宿舍的日常运营中,空调管理长期面临四大核心痛点,成为制约后勤效率、运营成本与用户体验的关键瓶颈
园区与宿舍空调管理的深度痛点剖析

(一)能耗浪费:无效支出成 “成本黑洞”
公共区域(办公楼、会议室、食堂)因 “管理盲区” 普遍存在 “空室运行” 问题 —— 会议结束后忘记关机、下班时段空调持续运转,据统计此类无效能耗占比高达 25%-35%;宿舍区域则因 “使用自由度过高”,出现 “人走机不停”“过度制冷 / 制热”(如夏季开 16℃、冬季开 30℃),部分园区宿舍空调能耗甚至占总电费的 40% 以上,年电费支出成为后勤成本的 “沉重负担”。
(二)运维低效:人工模式难破 “规模困境”
多数园区依赖 “人工巡检 + 电话报修” 的传统运维模式:园区面积动辄数十万㎡、宿舍房间数从数百间到数千间不等,运维人员需逐区域排查空调状态,平均故障响应时间超 8 小时,且易因 “漏检”“误判” 导致问题拖延;同时,专职巡检人员配置成本高,人力支出占后勤总费用的 30% 以上,小园区甚至面临 “1 人管千机” 的超负荷困境。
(三)体验失衡:管控与需求难寻 “平衡点”
公共区域采用 “统一时段管控”,导致 “按需适配” 不足 —— 早会时段会议室温度过低、午休时段办公室空调关闭,员工频繁手动调节却因权限限制无法持久;宿舍区域则因 “缺乏精细化管控”,出现 “费用纠纷”(如多人宿舍分摊电费不均)与 “体验落差”(如学生熬夜学习时空调被统一关闭),用户满意度调研显示,传统空调管理模式下满意度普遍不足 60%。
存量园区空调品牌混杂(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数十种)、机型老旧(部分为 10 年以上无联网功能的传统机型),传统楼宇自控系统需 “逐个品牌定制对接”,兼容性差且改造成本高;同时,布线需破墙打孔,影响园区正常办公与宿舍居住,部分园区因 “改造影响大、投入回报周期长”,不得不放弃智能化升级计划。
二、方案核心架构:“感知 - 控制 - 传输 - 管理” 四级智能体系
厦门德力信基于 “物联网 + AI 算法” 技术,以 “精准感知、场景化控制、稳定传输、智能管理” 为核心,构建四级智能体系,将毫米波人体存在传感器、智能空调控制器、边缘网关与云平台深度协同,破解传统管理痛点:

(一)感知层:毫米波人体存在传感器,打造 “空间智能眼”
核心采用 HMB01 系列毫米波人体存在传感器,通过 “精准识别 + 多场景适配” 解决 “是否有人” 的感知难题:
识别精度:顶装安装时,微动感应半径支持 0.2-5 米可调(默认 5 米),存在感应半径支持 0.1-3 米可调(默认 3 米),即使人体静止(如会议室坐着办公、宿舍躺着休息)也能稳定检测,避免传统红外传感器 “动则识别、静则失效” 的缺陷;
通讯适配:提供 HMB01-RS485 与 HMB01-4G 两个版本 ——RS485 版本支持 9600bps 波特率、N 校验、8 数据位、1 停止位的标准参数,适配园区有线组网场景,功耗≤0.15W(DC5V 供电);4G 版本支持全网通(移动 / 联通 / 电信),采用 4G-JSON 协议,无需布线即可实现跨楼栋、多园区数据传输,功耗≤1W(DC5V 供电),满足无弱电覆盖区域需求;
环境耐受:设备工作温度范围 - 5℃~45℃,湿度≤90% RH(不结露),可适应南方梅雨季潮湿环境与北方冬季低温环境,在园区走廊、宿舍阳台等半开放空间也能稳定运行。

(二)控制层:智能空调控制器,实现 “场景化执行”
针对园区不同供电场景与空调类型,配置 FT20 单相控制器与 FT10 三相控制器,兼顾 “改造便捷性” 与 “功能完整性”:
FT20 单相分体空调控制器(适配宿舍、小型办公室):采用 86×86×45mm 标准插座式设计,直接替换原有墙面插座即可安装,无需额外布线;支持 220VAC 单相供电,兼容市面 95% 以上的分体挂机(1 匹 - 3 匹);通过 38KHz 红外载波学习空调遥控器指令,可实现远程开关机、温度调节(16℃-30℃)、模式切换(制冷 / 制热 / 送风);同时集成新国标 3 孔插座,空调插头直接插入即可使用,避免 “接线混乱”;设备自带高清 LED 屏,实时显示当前温度、运行模式与剩余使用时长,方便用户直观查看。
FT10 三相分体空调控制器(适配食堂、大型会议室):针对 380V 三相供电的柜机、中央空调末端设计,采用 150×40×30mm 分离式安装(控制器与互感器分离),互感器可精准监测空调电流,实现 “能耗计量 + 过载保护”;支持温度设置范围 16℃-30℃,通过 RS485/LoRa/4G(可选)与上层系统通讯,适配食堂 “高峰时段集中运行”、会议室 “动态使用” 场景;外壳采用 PC+ABS 阻燃材料,符合工业级安全标准,内置人体感应提示灯,设备运行时灯光闪烁,方便运维人员快速识别工作状态。

(三)传输层:边缘网关,搭建 “数据中转站”
核心采用 AS320 数据采集网关,承担 “协议转换、本地决策、设备管理” 三大核心功能,保障数据传输稳定与运维便捷:
协议转换:支持 TCP/UDP/MQTT 网络协议,可将 HMB01 传感器的 Modbus 协议、FT20/FT10 控制器的红外指令数据,统一转换为 JSON 格式上传至云平台,解决 “多设备协议不兼容” 问题;同时支持 1 路 Socket 通讯与 2 路 RS485 串口,可接入最多 32 台下级设备,满足中小型园区 “区域级数据汇聚” 需求;
本地决策:具备 “边缘计算” 能力,可预设采集规则 —— 当检测到 HMB01 传感器 “无人状态持续 5 分钟”,无需等待云平台指令,直接下发 “关机指令” 至 FT20/FT10 控制器;网络中断时,网关自动缓存 30 天内的运行数据,网络恢复后自动续传,避免 “数据丢失”;
运维便捷:设备尺寸仅 97mm×68mm×23mm(L×W×H),可直接安装于弱电箱内;提供 2 种电源接口(内正外负标准圆头插座 + 二线端子,均支持 9-12VDC 供电),适配不同安装场景;通过 “Power/Active/RS485-1/RS485-2” 四个指示灯实时反馈状态:Power 亮表示电源正常,Active 常亮表示连网成功、快闪表示连网异常,RS485-1/2 闪烁表示对应端口接收数据;长按 Reset 键 2-3 秒可切换静态 / 动态 IP(默认静态 IP 为 192.168.1.52),长按 10 秒恢复出厂设置,运维人员无需现场连接电脑即可完成基础配置。

(四)管理层:智慧空调节能云平台,构建 “运营指挥中心”
云平台基于 B/S 架构设计,支持电脑端、手机 APP(管理员端 / 用户端)访问,实现 “数据可视化、分级管控、智能分析” 三大核心能力:
数据可视化:实时展示园区各区域空调运行状态(开机 / 关机、当前温度、模式)、能耗数据(今日 / 本月 / 年度用电量、环比同比变化)、故障信息(故障设备位置、故障类型),生成 “能耗热力图”“部门能耗排行榜”“故障统计报表”,直观呈现管理效果;
分级管控:设置三级权限体系 —— 管理员(全局管控,可设置温度限制、时段规则)、楼长(区域管控,负责某栋楼的设备巡检)、普通用户(宿舍用户 / 员工,可查看使用记录、缴纳费用、一键报修);管理员可预设 “公共区域时段规则”(如办公楼 9:00-18:00 运行、食堂 11:00-13:30/17:00-19:30 运行),也可针对特殊场景(如夜间加班办公室)开放 “临时权限”;
智能分析:内置 AI 算法,可识别 “异常能耗”(如某宿舍单日用电量是平均值的 3 倍)、“设备故障前兆”(如空调频繁启停、电流异常波动),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员 APP;同时支持 “工单自动派发”,用户报修后,系统根据故障位置匹配最近的运维人员,生成带导航的工单,全程跟踪处理进度。
三、分场景解决方案:从公共区域到宿舍的深度适配
基于园区公共区域与宿舍的不同使用特性,方案通过 “感知 - 控制 - 传输 - 管理” 的协同联动,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:

感知部署:按楼层划分 “区域单元”,每个单元在走廊天花板顶装 1 台 HMB01-RS485 传感器(检测半径设为 5 米,覆盖 3-4 个办公室),通过 RS485 总线连接至楼层 AS320 网关;
控制逻辑:工作日 9:00-18:00 为 “正常运行时段”,HMB01 传感器实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 —— 若连续 10 分钟无人,AS320 网关指令该区域 FT20 控制器关机;18:00 后自动切换为 “加班模式”,仅开放有 “临时权限” 的办公室空调,未申请权限的区域自动断电;
管理优化:云平台按 “部门” 统计能耗,生成 “部门能耗排行榜”,每月公示并与部门绩效挂钩;同时,FT20 控制器的 LED 屏实时显示 “当前能耗排名”,倒逼员工提升节能意识,改造后办公楼能耗平均降低 35% 以上。
感知部署:每个会议室在天花板中央顶装 1 台 HMB01-4G 传感器(无需布线,直接接入园区 4G 网络),检测半径设为 3 米(覆盖会议桌区域);
控制逻辑:与 “会议室预订系统” 深度联动 —— 用户通过 OA 系统预订会议室后,云平台自动下发指令:会议开始前 30 分钟,FT10 控制器启动空调并将温度调节至预设值(夏季 26℃、冬季 22℃);会议结束后,HMB01 传感器检测到 “无人 5 分钟”,立即指令 FT10 关机;若预订后未使用(30 分钟内无人进入),系统自动取消空调启动指令;
体验升级:参会人员可通过手机 APP 临时调节温度(权限范围 ±2℃),调节记录同步至云平台,避免 “手动调节后无记忆” 问题,改造后会议室无效能耗降低 40%,用户满意度提升至 85%。
感知部署:在食堂就餐区按 “餐桌组” 划分区域,每个区域壁装 1 台 HMB01-RS485 传感器(检测半径 3.5 米,覆盖 4-6 张餐桌);
控制逻辑:按就餐高峰时段(早餐 7:00-9:00、午餐 11:00-13:30、晚餐 17:00-19:30)设置 “自动启停规则”,非高峰时段仅保留 “通风模式”;高峰时段内,若某就餐区 HMB01 传感器检测到 “连续 15 分钟无人”,指令该区域 FT10 控制器关机;
运维优化:FT10 控制器的互感器实时监测电流,若出现 “电流异常升高”(如空调压缩机故障),立即推送故障预警至运维人员 APP,避免因 “设备过载” 导致的安全隐患,故障响应时间从 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内。

1. 计费管控:按使用付费,解决 “费用纠纷”
设备部署:每间宿舍安装 1 台 FT20 控制器(替换原有插座)与 1 台 HMB01-RS485 传感器(顶装,从 FT20 取电);
计费逻辑:采用 “月度配额 + 超额低费” 模式 —— 管理员在云平台设置 “基础免费时长”(如每月 100 小时),超出部分按 0.5 元 / 小时计费;FT20 控制器实时记录使用时长,数据经 AS320 网关上传至云平台,用户可通过 APP 查看 “剩余时长”“消费明细”,支持微信 / 支付宝缴费;
节能引导:当剩余时长不足 10 小时时,APP 推送 “低电量提醒”;若检测到 “空调运行但宿舍无人”(HMB01 传感器识别),自动关机并暂停计时,避免 “无效扣费”,改造后宿舍空调使用率下降 25%,但用户投诉率降低 60%。
2. 异常干预:智能预警,避免 “资源浪费”
预警规则:云平台预设两类 “异常行为” 规则 —— 一是 “极端温度调节”(设置温度低于 22℃或高于 28℃),二是 “门窗开启高功率运行”(需联动宿舍窗磁传感器,选配);
干预逻辑:当 FT20 控制器检测到 “极端温度调节”,立即弹窗提醒用户 “当前温度设置过高 / 过低,建议调整至 22-28℃”,若 10 分钟内未调整,自动将温度拉回至合理范围;若 HMB01 传感器检测到 “门窗开启且空调运行 1 小时以上”,推送预警至用户与管理员 APP,管理员可远程查看实时状态,必要时远程关机;
效果验证:某高校园区改造后,宿舍 “极端温度调节” 行为减少 70%,门窗开启时的无效能耗降低 30%,年节省电费超 20 万元。
3. 运维优化:远程管理,降低 “人工成本”
远程诊断:运维人员通过云平台查看所有宿舍空调运行状态,若某宿舍空调 “离线”,系统自动定位故障设备(精确到房间号),并判断故障类型(如电源问题、通讯问题);
快速报修:用户发现空调故障后,可通过 APP “一键报修”,上传故障描述(如 “不制冷”“噪音大”),系统自动派发工单至运维人员;
成本降低:改造前某园区需 5 名专职巡检人员管理 2000 间宿舍空调,改造后仅需 2 人即可完成所有运维工作,年节省人力成本超 25 万元,故障处理时间从 8 小时缩短至 1.5 小时。
德力信智能科技的智能空调控制器,具备灵活的硬件配置能力,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适配。




可不同产品进行搭配
总结

德力信智慧园区及宿舍空调节能方案,通过 “感知 - 控制 - 传输 - 管理” 四级智能体系,破解传统空调管理 “能耗高、运维难、体验差、改造贵” 四大痛点,既实现 “短期节能降本、中期运维提效、长期双碳适配”,又保障 “低门槛改造、免运维管理、高满意度体验”,是园区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优选方案。无论是存量园区改造,还是新建园区智能化建设,方案均可灵活适配,助力园区实现 “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、环境价值” 的三重提升。